听新闻
放大镜
时间都去哪儿了?检察家风轻轻吹
2019-01-29 14:36:00  来源:建邺区人民检察院

 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

 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  检察好家风如何传承?

  家庭档案

  就是一份绝佳载体

  近日,在南京市建邺区家庭建档观摩评比暨总结表彰会上,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家庭建档工作喜获佳绩,杨玲同志获得一等奖,马旭昇和赵爱军同志获得三等奖。

  古语云:见微知著,窥一斑而知全豹。每一个家庭都能提供一份见证,从微观上反应社会生活的变迁,最终汇总成全社会的记忆,并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第一手的材料、为社会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。

  对于很多人来说,当翻看一本本厚厚的家庭档案,记忆之门随之打开,过往岁月就像影像一般浮现眼前。对于检察人员来说,也是如此。

  “家庭档案要收集家庭生活中有意思、有意义的东西,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,家庭档案不仅收集回忆,更会影响未来。”

  杨玲同志的家庭档案,有“荣誉成果卷” “子女成长卷”“实物收藏卷”…… 共8卷500多页,从个人高中毕业证书到先进个人荣誉证书,从结婚证到女儿的出生证,从孩子的儿童保健证到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…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她细心保存了下来,见证着家庭的幸福美满。

  档案里的荣誉

  记载着法治事业的发展

  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风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。这次区档案局和妇联共同开展的家庭建档活动,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举措,我们每一个家庭,都应该高度重视、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。”

  ——马旭昇

  马旭昇同志收集了17本荣誉证书,以及从高中以来的学生证、工作证等20多本证件,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他本人多年来的成长经历和工作业绩,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诸多的光荣时刻,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国的法治进程。可以说,每一个荣誉里面都有一个故事,每一本证书背后都饱含一份检察“痴情”。这些档案,不仅有助于家风传承,更见证了社会的进步、法治事业的发展。

  档案里的家风

  传承着无私奉献大爱

  “人必有家,家必有训”。训诫、遗言、书信、诗歌、格言警句等,中国古代家训种类繁多、汗牛充栋。但随着时代变迁,当代家训、家风却变得越来越罕见了。

  ——赵爱军

  赵爱军同志希望通过家庭档案,将尽职尽责、无私奉献的家风传承下去。从2005年进入检察院开始,他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、专一行,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,他都尽职尽责、无怨无悔,时刻用一颗真心、爱心、热心,服务检察事业、推动检察工作。从检14年来,他荣获个人三等功7次、二等功1次等多项荣誉,并受到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的通报表扬。

  档案往往给人以神秘或严肃的感觉

  其实,它也可以离我们很近

  家庭档案就像我们每天发的朋友圈一样,能够轻松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庭的和睦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,看似琐细的家庭档案,能够穿透尘封的历史,让人们感受幸福温情的过往,展现良好家风传承的点点滴滴。

  编辑:孙庆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