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司法救助|我和老戴的故事
2022-07-21 11:04:00  来源: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

  我和老戴的故事得从2年前说起。那时,农民工老戴正因为被拖欠工资而一筹莫展、四处求助。当我们得知后,第一时间介入,通过支持起诉的方式,帮助老戴和他的31名工友打赢了官司。看到农民工兄弟们拿到胜诉判决时的灿烂笑容,我的心里倍感自豪。

  然而半年后,当我们对案件回头看时,却惊讶地发现:老戴他们虽然胜诉了,但一分钱都没有拿到。他们仍然奔波在讨薪的路上。

  从满心欢喜地拿到判决书,到希望落空、继续维权,他们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半年?检察机关的介入,也没能实际解决问题,他们心里该有多失望啊?

  想到这,我再次拨通了老戴的电话。老戴听到我的声音,非常惊喜,说要马上来见我。那天天气非常炎热,老戴穿着一身旧旧的工服,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握住我的手,用生硬的普通话怯怯地问我:“检察官,不好意思,我从工地上直接过来的,没来得及换衣服。您······能不能再帮帮我们?”他的手很粗糙,长满了老茧。我看着他,好像比半年前又憔悴了许多。我赶忙倒了杯水,请他坐下。

  老戴一边局促地搓着手,一边说,“大伙儿从老家来到南京,挣点辛苦钱不容易,本来不好意思再来麻烦您。但又过了半年了,还是一分钱没有见到,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啊!

  说着,他从塑料袋里拿出了厚厚一沓材料——工单、欠条、判决书,分门别类,收拾得很整齐。里面还夹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记着30多名工友的姓名、电话、被拖欠的金额,一笔一划写得非常认真。

  看着老戴焦急的样子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,如果我能更积极、更主动地跟进案件,就能更及时地发现他们的困境,也许就不会让他们在失望和艰熬中度过这半年。

  那天送走老戴,我们迅速启动监督程序,建议法院加大农民工讨薪案件的执行力度。

  同时,我不断地追问自己,面对执行案件难度大,周期长的问题,检察机关的履职到此就结束了吗?老戴他们作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者,年纪大,收入低,如今工资被一再拖欠,生活困难,我们能不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呢?

  经过讨论后,我们一致认为可以启动司法救助程序,帮助这群为了讨薪而四处奔走,生活困难的城市建设者。

  但是又一个难题摆在眼前。

  和工友们一一电话联系后发现,他们已经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打工,户口又分散在3个省、8个县、多个乡镇,怎么去核实家庭困难情况。他们平时都是由年轻工友带着出来打工,现在让他们网上买票,高铁转车,千里奔波,不太现实。而我们以发函的方式向所在村委会了解情况,时间长、效率低,怎么办?

  我想到老戴曾经去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,法律援助中心也许会有他们的家庭情况材料。援助律师听说是为了帮助农民工申请司法救助,非常热心地帮我们查阅复印资料,同时出具了困难援助证明。

  通过多方努力,司法救助程序顺利启动,综合考虑被拖欠的金额、家庭困难等情况,为他们每人申请了3000元救助金。救助金登记发放的时候,几名工友作为代表来到了现场,老戴说“我终于可以把打官司借的路费钱还上了”;老李说“拿不到钱我都不敢回家,这下可以回家看看孙子,给他补交学费啦”;老张说“我的腰一直有点疼,没拿到钱都不敢去医院,现在终于可以去大医院看看了”。

  与此同时,我们对被执行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,了解到他们的账户上,有一笔工程款刚刚到账,于是立刻将信息反馈给法院,及时查封冻结了该账户。

  老戴和工友们的工资终于拿到手了。

  到这里,我和老戴的故事就讲完了。但建邺检察通过司法救助解民忧的“后半篇文章”还在继续。

  漫漫检察路,或许还有许多位老戴在等着我们,我们会始终铭记初心,恪守使命,让弱势群体不仅感受到公平正义,更感受到司法的善意和温度。

  编辑:孙庆辉